北戴河路亚的前世今生

近几年路亚钓非常盛行,在北戴河也并不新鲜。不过,现在北戴河人通常称路亚为甩“假鱼”,而且,这种钓法从上个世纪初就在这儿落户生根了。

北戴河路亚的前世今生

1885年至1893年间,当时的清政府修建津榆铁路(天津—山海关),以英国人金达(1852-1936)为代表的外国工程师发现和开发了北戴河,让拟饵钓和“假鱼”也在这里落户。

金达是最早来华的铁路工程师,他为考察和建设早期的津渝铁路做出了贡献,并培养了早期中国铁路的工程技术人才。他在北戴河有别墅,2004年,当地政府在中海滩竖立了金达塑像。这里按下不表。

北戴河路亚的前世今生 第2张

1931年,《北戴河海滨志略》编入我国著名外交官顾维钧(1888-1985)的诗文《扁舟垂钓》,文中详细地描述了路亚的细节。顾维钧是江苏嘉定人,留学于美国。

他在北戴河也有别墅,1912年至1931年,每逢夏季,他都到北戴河度假,主要活动是游泳和垂钓。顾维钧在文章中写道:“濒海临河,皆堪垂钓,若求巨鳞,当打浆海水深处。

金山咀相近之独石、东西花石,横桥墙子石、分水石皆适于垂钓之所。海中荇藻附于石根,游鱼逐队丛集其间也。戴河与其支流之清水河,以西之洋河,亦皆可骑驴往钓,计程一二小时。钓具则长竿宜于高掷,短竿利用旋轮。

北戴河路亚的前世今生 第3张

钓丝亦用柔韧合度之舶来品,其弹力十五磅至二十磅,丝之颜色深浅视海水为转移,使鱼类见之不易趋避。饵分两种:一为天然,如:草虫、蚯蚓、蟋蟀、鱼(乡民称青亮子、密蚪子、八带)、虾之类。

一为人造饵,状鱼与甲虫之模型,涂色各异,浮沉有别,水清用深色之沉饵,水浊用浅色浮饵。大概海中垂钓,饵以鱼虾为宜;用竿掷钓,人造饵为宜,顺风势潮流抛掷之。

遇大鱼竿必顿沉,不可急切收竿,且徐徐放丝,宜直宜紧,忌曲忌松,鱼近船弦承以网,防其出水跃去。高掷旋轮两法,腕力必强,若已钓丝垂于船尾,打桨游行较为省力。立秋后,鱼来渐多且肥美,日将出日初入,游鱼逐队求食,钓者可应手而得,潮落之际,亦得鱼较易。

鱼类以鲈为最活泼,喜咽浪花,尤喜捕食小鱼。用短竿旋轮缀人造饵,它鱼见则避去,鲈则直前追逐,是以钓鲈为最有兴趣。巨口细鳞,大似松江之产。秋风逸兴,岂必吴门”。

在那个年代,只有洋人和有地位的人才玩路亚。解放后,租界被中国收回,洋人回国,就把各种用具送给中国的朋友和工作人员。

当年我家就有一套路亚钓具:钢制竿、鼓式轮、钢丝线、两条假鱼。由于当年贫穷,钓鱼的人很少,大都把钓鱼当做生活的手段,技术不外传,故给人以神秘感。

上个世纪50年代初,党中央决定把北戴河定为疗养区。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、有功人员、高级干部定期到北戴河休养,各种休闲体育活动尤其是垂钓发展很快。

北戴河路亚的前世今生 第4张

1964年后,国民经济好转,有了国产尼龙线,出现了木质手拨轮,也有了甩竿(后来称海竿、抛竿)。1975年,我工作的工厂有了秦皇岛第一台先进的氩弧焊机,我就制做了带轴承的、现在还在使用的手拨轮(车盘轮)。

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,国民经济突飞猛进,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多彩,休闲垂钓活动也很快发展起来。钓具工厂、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,并形成产业链。北戴河路亚人也慢慢发展到近百人。

尤其是近几年,路亚活动推广得很快,队伍在不断壮大,钓具也更加科学先进。对中国钓鱼人来说,路亚原是舶来之物,但如今中国已经变成拟饵出口大国,令人生今昔之叹。

虽然“假鱼”是舶来之物,但“羊毛钩”却是土生土长的拟饵。中国的路亚前辈们根据仿生学原理,把羊毛粘在半个花生米大小的水滴形木块上,木块下绑一只鱼钩,“羊毛钩”就完成了,形似翅目类昆虫。然后,用合股蚕丝纺成的线,一端绑钩、另一端系于竹竿尖端。使用时就像甩鞭子一样抛竿,抖动竿尖摆竿拉线,诱鱼上钩,故称甩鞭子。

这就是中国早期的路亚钓。随着时间推移,“羊毛钩”又派生出虾型、鱼型等,钓组也由单一的假鱼、羊毛钩型,组合成假鱼、羊毛钩混合型,并由水面系派生出水中、水底等各种类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