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护裸鲤18年数量增加38倍,青海湖的春天到了吗

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内,由祁连山的大通山、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,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,并且每年湖水水面持续扩大,水域面积达4543平方公里,但是这么大的水面,鱼类资源也曾濒临枯竭。

保护裸鲤18年数量增加38倍,青海湖的春天到了吗

青海湖渔业从195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,由于管理不善,捕捞强度过大,导致裸鲤资源急剧下降。产量从1960年年产28523吨,下降到1970年年产4957吨,到了200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仅为2592吨!对于这么大的湖面来说,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。

青海湖裸鲤俗称“湟鱼”是鲤科、裸鲤属,为冷水性鱼类,喜栖息于滩边、石堆间流水缓慢处、深潭或岩缝中,适应性强,在半咸水或淡水中均可生活。在水温合适的生长期,多在浅水区活动觅食。

裸鲤的祖先是黄河鲤鱼,原本是有鳞的。13万年前,青海湖因地质运动形成了闭塞湖,后来演变成咸水湖。为适应日渐盐涩的湖水,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步退化,逐渐适应青海湖的环境。

保护裸鲤18年数量增加38倍,青海湖的春天到了吗 第2张

裸鲤为杂食性鱼类主要觅食藻类、浮游动物、植物碎屑、水生昆虫类等。分布于青海湖及其附属河流布哈河、巴哈乌兰河、沙柳河、哈尔盖河、黑马河、伊尔德马河、倒淌河等水域内。

从2003年起,青海省实施封湖育鱼,禁止任何单位、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支流捕捞裸鲤,禁止销售裸鲤及其制品。各地各部门也清理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河道,设计科学合理地“过鱼通道”,保证裸鲤的“生命通道”畅通。

2020年青海共举办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16次,放流1630万尾,根据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日前的监测数据显示,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.04万吨,较2002年保护初期,18年增长约38倍。

保护裸鲤18年数量增加38倍,青海湖的春天到了吗 第3张

通过数据,可以清楚地看到裸鲤的数量以及种群在增加,那么为什么要保护裸鲤?有什么意义?

保护裸鲤就是保护生态链、有句话叫“青海湖中有两宝,先有湟鱼才有鸟”,意思很简单,水内有鱼,才有各种鸟类来此栖息。而青海湖为咸水湖,鱼类想要在湖内生长很困难,很多鱼类不能适应环境,也不能在湖内生长。

据《青海湖鱼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与环境治理探讨》文中表明,青海湖流域鱼类很少,除了引进的鲫鱼鲤鱼外,原生鱼类仅有9种,只有裸鲤的数量最多,种群最大,其他鱼类只是零星分布,如果裸鲤因为过度捕捞而灭绝,对于青海湖生态来说,是一个致命的打击。

保护裸鲤18年数量增加38倍,青海湖的春天到了吗 第4张

如果不加以保护,随着裸鲤的持续减少,那么青海湖就成为一片死水,鸟类也会因为没有食物大量减少,生物链被破坏。保护裸鲤也就是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,也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。

裸鲤的生长速度很慢、由于生活在高寒咸水水域,食物缺乏,裸鲤生长速度很慢,一条500克的裸鲤需要10年多的时间才能长成。10年才能生长到一斤,很少有鱼类生长这么慢,可见裸鲤有多么的脆弱,如果大量减少,不加以节制,那么在不久的将来,青海湖的生态系统更难以恢复。

从前湖周围人烟稀少,并且当地藏民并没有吃鱼的习惯,即使有外地人来此捕鱼也很少,裸鲤大量繁殖,密度很大。据说“到裸鲤繁殖的季节,密密麻麻成群结队,游近河口附近,争先恐后,顺河口溯流而上,受精排卵,骑马过河都能把裸鲤踩死”,可见裸鲤曾经在青海湖种群有多大。

保护裸鲤18年数量增加38倍,青海湖的春天到了吗 第5张

生长速度慢,捕捞量的加剧,造成裸鲤数量越来越少,到了2003年不得不封湖,并且采用人工放流的模式,从而扩大裸鲤的种群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裸鲤种群的大量增加,大群裸鲤聚集产卵的奇观再现。

随着保护力度的增加,以及度过漫长的18年,青海裸鲤增加了38倍,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。但也不能掉以轻心,有句话叫“毁坏容易,创造难”,如果一直保持高压的状态,那么青海湖裸鲤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的密度,从而度过危机并不难。

保护裸鲤18年数量增加38倍,青海湖的春天到了吗 第6张

最后:裸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不能捕捞更不能钓获,钓鱼人不要钓这种鱼类,不要游走在法律的边缘。

1979年在国务院《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》中列为中国重要或名贵水生动物,1994年在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》中列入鱼类优先保护物种二级名录,2004年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中列为濒危物种。